设置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页面调色板 】 发布时间:2015-01-0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根据中央精神,结合河南实际,我省提出打造美丽河南。美丽河南是美丽中国在河南的具体实践。
河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
河南地处中原,地貌类型复杂,气候变化多样,河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在全国无疑具有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一是建设思路日趋成熟。河南环境保护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仅限于部分工业"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90年代,环境管理工作开始从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进入21世纪后,环保事业跃入崭新发展阶段。2014年4月,正式出台《关于建设美丽河南的意见》。二是节能减排措施有力。先后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进治污工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断面水质累计达标率不断提高。合理配置水资源,万元GDP用水量大幅减少,能源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三是生态保护效果明显。通过抓好生态廊道网络、"百千万"农田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森林覆盖率逐步提高。组织开展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节水型社会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活动,奠定了扎实水利基础。四是环境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先后颁布《河南省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等数十部法规、规章,初步构建了具有河南特色的地方环保法规体系。连续多年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及"中原环保世纪行"活动,解决了一大批环境违法问题。五是人居环境建设成就卓著。把宜居城市与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抓手。宜居城市方面,如鹤壁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打造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的生态旅游全景;美丽乡村以信阳市郝堂村为代表,将保留旧有房屋原貌与发展原生态乡村旅游相结合,开创了我省新农村建设的生态致富新模式。
美丽河南建设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由于缺乏制度设计、宏观规划和整体协调,发展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一是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加强。尽管近年来建成投运了大量重点减排项目,但污染治理工程建设进度跟不上发展速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位于全国前列,各省辖市水环境容量已基本饱和,部分城市大气环境容量严重超载。二是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能源消费总量排名全国第5,单位GDP能耗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单位GDP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尚不足全国平均水平一半。三是城乡环境保护工作失衡。村镇环境"脏、乱、差"、农村面源污染以及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加速转移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耕地资源匮乏,经营分散,技术落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基础依然比较薄弱。四是各地发展缺乏系统理念。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急功近利,大搞"破旧立新"、"拆旧建新",出现"千城一面","千村一面"等现象,造就了一批毫无特色的"不农不城"社区,反而成为破坏农村文化的运动。
美丽河南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河南建设,重点要对现行立法体系进行"生态化"改造,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立法工作方方面面,既要解决好节能降耗和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及土壤污染治理等紧迫任务,也要加强制度设计和总体规划,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利益导向。在具体制度设计上,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要逐步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严控增量、消化存量,严禁核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要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技术、资本密集型节能环保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作用,对农业、工业、服务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努力攻克大气污染控制、水体污染治理等关键技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一批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和示范城市、园区、企业,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
二是全面加强资源节约。要狠抓节能减排,加大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力度,推进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要抓好水资源节约利用,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指标体系,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效率,大力开展工业节水,加强城市节水。要深入推进资源整合,继续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保护力度,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要抓好土地节约集约,科学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时序,健全用地标准,从严控制各类建设用地,加大力度清理闲置土地。
三是推进生态系统"五大工程"。大气治理工程要突出抓好重污染城市治理、能源结构调整、机动车污染减排,严控城市施工和道路扬尘。水生态系统保护工程要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建立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依托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强力推进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和恢复。森林生态网络工程要推进"四区三带"区域生态格局,支持实施生态移民、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加强平原沙化治理及防护林建设,加强黄河湿地保护。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工程要坚持节地、节水、节能、节材以及减量化、资源化发展思路,优化城市土地使用与布局,充分利用河湖水系、地形地貌、历史建筑等要素,构筑自然灵活的城市空间形态。"美丽乡村"建设工程要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注重区分古村保护、优质生态、产业带动等类型,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理念,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处理好城镇化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让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既要保持古朴典雅的历史风貌,又有方便快捷的现代生活。
四是强化生态制度保障。要加快生态环境立法,全面清理现行法律法规中与生态文明建设不相适应的内容,突出重点,超前立法,弥补国家立法的滞后性。要健全财税金融政策,将生态环境保护投入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设立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建立生态环保投融资平台。要健全政绩考核制度,把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加大对资源消耗、环境损害、产能过剩、科技创新的考核权重,将生态文明建设实绩作为评价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问责制及终身追究制,对推动工作不力的,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监督管理不严、失职渎职的,依法追责。
五是凝聚美丽河南共识。要培育生态文明理念,将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方面培育生态文明社会风尚,利用媒体普及知识、报道典型,树立理性、积极的舆论导向。要弘扬生态文明行为,以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为重点,落实各项节能环保措施,采取政府采购服务等方式推动消费方式变革。要构筑环境信用体系,督促企业自觉履行环保法定义务,引导公众参与环境监督,促进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加快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要推进生态文明创建,开展多层次的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同步推进文明城区、卫生城区、绿化单位、园林城市等建设活动,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水平。